生态环境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准备就绪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取得积极进展

最新信息

生态环境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准备就绪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取得积极进展
2022-11-28 18:05:00
距离12月7日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还有10天。
  11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移址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期为12月7-19日,会前将召开“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工作组第5次会议。
  中国将继续担任会议COP15主席国,领导和推动所有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举办,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
  过去一年,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迈出了新的步伐。《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深入实施,颁布了《畜牧法》《种子法》,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更新《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目录》。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会议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目前,(COP15第二阶段)会议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崔书红介绍,12月15日至17日,中国政府将举办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高级别会议为部长级会议,是整个大会期间级别最高、政治性最强的环节之一。
  目前中方已向195个缔约方、2个观察员国部长级代表以及132个国际组织机构负责人发出参会邀请。高级别会议将为大会营造缔约方积极行动、利益攸关方大力支持的政治氛围,将主要围绕“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进行部长级发言,发出呼吁、谋求共识,提高高层的政治意愿。同时呼吁更多的利益攸关方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承诺,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行动中来。截至11月15日,123个缔约方、1个观察员国(美国)的部长以及61个国际组织和机构负责人反馈确认参会。
  崔书红进一步介绍,12月11-13日,中方将继续参与COP15第二阶段城市、自然文化、商业、科学等4个平行论坛的举办。中方将通过论坛总结展示中国各地城市和乡村、政府和企业及社会各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和做法,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展示中国生物和文化多样性,展示中国企业生多保护的典型做法,分享中国学界在推动2020后全球“框架”的作用。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取得积极进展
  COP15会议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称“框架”),明确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转型变革。
  “经过4轮工作组会议的谈判磋商,‘框架’目前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框架’结构及核心表述已经基本成型。”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在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介绍称,自2019年起,“框架”已经召开了4次不限名额工作组会议进行线下磋商谈判。中方作为主席国,一直发挥着领导力和协调作用,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为下一阶段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设定了目标和路径。
  周国梅进一步介绍,“框架”谈判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公约》设立的三大目标,努力确保具备雄心的同时,也能够务实平衡、可行可达。如何把握和体现这三大目标的平衡,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和努力。同时,“框架”的通过和实施最终有赖于它的实施机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调动和资金支持,这是“框架”谈判议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周国梅表示,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举办过程中,中方将继续发挥主席国的作用,在公约秘书处、主席团、东道国以及各相关方的支持下,与各缔约方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一道,不遗余力推进谈判进程,保持第一阶段会议以来所营造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政治势头,凝聚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推动“框架”的达成,确保在蒙特利尔举办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与在昆明举办的第一阶段会议一样,取得圆满成功。
  吸取“爱知目标”的经验和教训
  “在制定新的全球目标时,应充分吸取‘爱知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既要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雄心和信心,更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可达性、可操作性以及各国的发展差异,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崔书红在发布会上表示。
  同时,崔书红认为,“框架”还应坚持公正、透明、缔约方驱动原则,完善执行机制和保障条件,特别是要重视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不足,加强资源调动、科学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履约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
  “爱知目标”是2010年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上,制定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2020年目标,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以10年为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爱知目标”呼吁各国采取有效和紧急行动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为各个缔约方制定和更新本国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提供了指导。然而,2020年联合国对“爱知目标”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仅有6个目标部分实现,进展没有达到预期。
  崔书红在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介绍了中国“爱知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认真落实“爱知目标”,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目标执行取得积极成效。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中也多次提到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一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成效显著,探索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担当、公众参与”的生物多样性治理模式。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力度持续加大,协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突出环境问题。三是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显著提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崔书红进一步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更新修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持续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的预警和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更多的中国实践,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生态环境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准备就绪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取得积极进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