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土地“腾挪术”:“亩均论英雄”如何倒逼产业升级?

最新信息

珠三角土地“腾挪术”:“亩均论英雄”如何倒逼产业升级?
2023-11-02 22:18:00
工业是立市之本,制造业是强市之基。从前三季度广东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珠三角9市就有6个城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显示制造业仍是珠三角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珠三角,制造业已经进入转型关键期,对产业用地土地、空间载体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合理地进行用地空间规划,为“制造业当家”奠定基础,成为“寸土寸金”的珠三角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5月,广东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高质量发展33条”)强调,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和亩均产出效益,形成以“亩均论英雄”的园区发展政策体系。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为制造业腾挪用地空间,珠三角纷纷进行土地要素重整。比如,深圳早早提出“工业上楼”,广州发力“高质量用地”,珠海用5.0产业新空间满足要求,中山以“工改”助企发展。为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跨越,广东正在用空间保障支撑城市制造业优化结构。
  千方百计为制造业发展“挪”空间
  今年年初,广东出台《广东省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明确主攻“工业改工业”方向(简称“工改工”),健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连片改造,为珠三角实现从存量拓空间、从集约增效益。
  “工改工”为何重要?为什么要进行工业土地资源的再配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珠三角工业用地面积本就呈现碎片化特征,加上过往的粗放利用导致工业用地配置效率低下、老旧工业园跟不上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已开发土地的零碎化、低效化严重制约了区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珠三角“工改工”的急迫性可以从一组数据窥探。
  以中山为例,全市工业用地中,近80%的地块是民营企业和自然人权属地块,土地碎片化问题突出,导致中山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仅为东莞、珠海的三分之一,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低。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要进行工业用地的再配置。”广东省土地开发与复垦评审专家、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系教授张鹏表示,“工改”一是重新整合了低效化工业园区的空间配置,二是淘汰了高耗能产业、引进了新兴产业的产业配置,三是实现了再投资的资本配置。
  另一方面,土地开发空间正不断紧缩。
  根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珠三角多市的土地开发强度接近或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30%),深圳土地开发强度超55%,东莞、中山、佛山的土地开发强度也已超30%,实际可用的增量工业用地已达极限。
  为解决上述难题,广东于今年6月出台“制造业当家22条”,明确提出实施“粤产粤优”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分配真改革大创新,打造30个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
  在受访专家看来,土地是制造业发展最基本的要素,提高“亩均效益”实现工业升级,才能有效破解制造业用地难题。只有更集约的工业空间才能留住更优质的制造业企业,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对此,珠三角各地市重整工业土地要素,为制造业发展“找”空间、“挪”空间。例如,广州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让工业发展拥有专属的工业产业区块,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广州坚持“工改工”,提升存量工业用地的发展效益,目前广州拥有9个更新改造试点项目,预计达产后可实现10倍的工业总产值与税收。
  今年前三季度,中山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2%,比全省水平高23.3个百分点,这背后也要归功于“有地”的底气。
  近两年来,中山通过“工改”为私人化、碎片化、低效化的土地提质增效,腾出了超2.7万亩的产业空间,新增连片用地3.1万亩,扭转“手无寸土”的局面,同时促进了240余家企业增资扩产。
  珠海则在全市开展5.0产业新空间建设,用一栋栋高标准厂房,托举起做强实体经济企业的产业梦。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珠海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同比增长18%。佛山也将实施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刀阔斧重塑产业空间,从存量求增量,将力争工业用地出让达1.5万亩,且实现大部分“拿地即开工”。
  用地成本高企的深圳则另辟蹊径提出“工业上楼”,规划建设多个“摩天工厂”,目前第一批试点已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创造厂房面积2306.5万平方米,为保障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产业空间。
  张鹏表示,过去的土地利用性质较为僵化,但目前珠三角“向上”要空间等于变相的综合利用土地,能为下一轮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储备一定的土地发展空间。
  “亩均论英雄”背后是转型升级强需求
  一头是先进制造业急需增资扩产的产业集群空间,另一头是连片低效的锌铁棚厂房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如何解决二者的矛盾,让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为制造业赋能?
  今年5月,广东发布“高质量发展33条”强调,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和亩均产出效益,形成以“亩均论英雄”的园区发展政策体系。
  就此,“亩均论英雄”成为珠三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制造业发展赋能的热词。
  广州召开“高质量发展·看规划”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今年计划供应土地32平方公里,重点解决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为高质量发展谋划新空间。
  保障粤芯项目产业落地可谓是广州高效完成土地供应、实现项目落地的真实写照。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工业控制、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为保障粤芯项目产业用地,广州市政府高效、高质完成项目片区规划编制工作,为项目落地精准对接,确保政府及时供地、企业及时用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自粤芯半导体落户广州后,带动了近120家半导体上下游企业选址落户广州,激发了广州半导体产业链活力,形成人才、企业的集聚。
  烯湾科城(广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车晓东说,“选择在广州落户,正是考虑到这里有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非常有利于实现公司的资源对接,尤其是政府经常主动牵头公司与粤芯半导体的合作。”
  对此张鹏表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能够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给企业提供可发展的物理空间的同时,还能带来上下游企业资源对接的利益空间。
  与广州相似,珠海以“高质量用地”打造高度集聚的产业园区,以5.0产业新空间打造集群化产业链体系。
  为“制造业当家”蓄势赋能,助力经济加速跑,土地开发强度高、土地资源稀缺的珠海加大低效用地盘活力度,摸查各区可用的产业用地空间,一批批5.0产业新空间陆续投入运营,为企业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成为珠海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珠海高新区共落地18个重点项目,涵盖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这一批项目将入驻华发智造产业园等5.0产业新空间,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15亿元,预计达产后产值近25亿元,进一步推动珠海高新区产业集聚发展,成为珠海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
  中山则在制造业企业聚集较多的火炬开发区推进14个“工改”项目,项目用地面积达568亩,项目总投资达61亿元,预计年产值将达74亿元,年税收将达2.7亿元,为工业老区转型升级提供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带来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也推动了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落户在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配合“工改”项目的同时,通过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购入智能化设备,2022年产能提高了30%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80%。
  “过去工业用地规划仅仅靠行政性管制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对未来的工业用地规划调整,可以将空间调整与产业集聚同时作为一个组合包,使之成为工业用地的再配置手段,对投入大、产出低的高耗能企业及时做调整,以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张鹏说,“亩均论英雄”背后反映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强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珠三角土地“腾挪术”:“亩均论英雄”如何倒逼产业升级?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